戴春鸡是哪里的民间立春习俗 ?为什么在立春这天给娃戴春鸡?春鸡的做法是怎样?

哪些地区立春会戴春鸡?立春这天,陕西、鲁北和鲁西南一带,年轻的母亲会用彩色碎布头扎制或缝制“春公鸡”、“春咕咕”、“春娃娃”等小玩具,给孩子们当节日饰物。其中,流行最广的习俗是给孩子们戴春鸡。立春之日,给娃儿戴春鸡,是老辈人留下来的传统。这一天,人们用彩色棉布和棉花缝制公鸡饰品,并将其钉在儿童的衣袖或帽子上。戴春鸡时有讲究,男左女右。为什么在立春这天给娃戴春鸡,而不戴其他小动物呢?据老辈人讲,鸡和吉同音,取其吉利的意思;再者,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,立春这天开始戴,象征娃娃从小便吉星高照,寓意整个一年都丰衣足食、茁壮成长、吉祥如意。山东《邹县志》载:“妇女剪彩为鸡,儿童佩之,曰戴春鸡。”有时也把

清代民间立春习俗--饮春酒;北南方饮春酒有什么区别?

清代地方志关于立春的记载中常常提到“饮春酒”。这里的春酒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。狭义的春酒指的是酒,在北方一般是烧酒,在南方是米酒,只是立春饮食的成分之一;广义的春酒指的是立春的春宴,例如《仪封县志》和《考城县志》载:“立春:迎春,观土牛,饮春酒。”另外,新年的宴席也称为春宴。这种新年春宴的日期要持续数日之久,甚至要到元宵节。在此期间,亲戚朋友和邻里之间互相宴请和拜访,这种新年之后的宴请在东北地区又称为“会年茶”。《盖平县志》载:元旦后“十数日,此往彼来,有携物品为敬仪者。张筵招宗族亲友饮春酒,名日会年茶。”这种春宴在华北地区称为“请春酒”,《天津县志》载:“亲友诣门互拜,数日交相宴会,名日请春酒

清代民间习俗--立春迎春撒米豆(撒痘);撒痘的几种类型。

在清代民间的迎春活动中,“撒痘”的风俗十分流行。当游行队伍中的春牛在街上经过时,观众往春牛身上抛撒豆粒或者稻米。人们相信,“撒痘”可以驱痘。人们把春牛看作吉祥的象征,认为它可以为儿童带来健康和幸运。因此在一些地区,还产生了和牛有关的其他习俗。撒痘的习俗在全国十分普遍,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:撒豆撒豆的流行地区主要是在东北、西北和华北等大豆产地。因为“豆”和“痘”同音,人们认为撒豆就是“撒痘”,可以为孩子消除水痘。有些地方撒豆时往往也撤芝麻。因为豆粒的大小如痘,而音与“水痘”的“痘”相同,那么“芝麻”的大小如麻疹,而字音也同于麻疹的“麻”,所以认为豆可消除水痘,而麻可以消除麻疹。例如陕西城固“

迎春习俗--打春牛;为什么打春牛?怎么打春牛?打春牛的历史

打春牛是什么意思?立春时节在迎春仪式上“打春牛”,又称为鞭春。民俗,流行于中国许多地区。“春牛”,用桑木做骨架,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塑成。身高4尺,长8尺,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。立春前一日,人们到先家坛奉祀,然后用彩鞭鞭打,把“春牛”赶回县府,在大堂设酒果供奉。男女老少牵“牛”扶“犁”,唱栽秧歌,祈求丰年。解放前后又出现了“打春牛”的耕作戏,一人系犁,一人掌犁,边耕边舞,或游于乡间,或演出于舞台,增添节日气氛,也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、向往和追求。鞭春牛活动最初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,是以汉族为主的迎春习俗。唐代以后逐渐向全国各地扩散,而且直接影响并传入到了北方的契丹、女真等少数

正宗老北京春饼配菜、立春吃春饼的配菜--炒合菜和酱肘子

过去的老北京家庭,立春吃春饼的配菜主要是炒合菜与酱肘子。炒合菜将韭黄、肉丝、粉丝、豆芽菜、嫩菠菜炒在一起,然后用春饼皮卷食。饭桌上同时还得备着大块儿的酱肘子肉,吃的时候讲究一筷子合菜,配上两片儿酱肘子肉,再沾上酱油,带点儿葱丝和黄瓜条儿,再把饼皮包好,从头吃到尾,叫“有头有尾”,取吉利的意思。在早年间,北京人吃春饼还讲究到合子铺去要合子菜。所谓合子铺就是酱肉铺,店家派人送菜到家。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、松仁小肚、炉肉、清酱肉、熏肘子、酱肘子、酱口条、熏鸡、酱鸭等,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,再配上前面说的时令炒合菜吃。其实,旧年间的老北京春饼做起来还不算麻烦,如果再往前回溯到大清朝那,那要烙春饼可麻烦了

立春应该怎么调理身体?一年之计在于春,春季养生有多重要?

传统中医学有“天人相应”的理论,春主生发之气,天人相应,适时进补,有益健康。中医师指出,人们应该抓住春天这一好季节进行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调理,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。身体大扫除中医师指出,立春后首先要进行“身体大扫除”。喝果汁、多吃蔬菜,可以清肠,两周内不摄入任何糖和咖啡因、禁烟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此外,春天最好禁酒,饮食不要过量,七分饱即可,这样会让人的身体更有活力。然后就可以进入春季调理。春季调理宜抓住“益气升发、养阴柔肝、疏泄条达”的原则。所谓“益气升发”,即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变慢,阳气下降,春暖花开之时,正好可以重新补充身体的阳气。立春时节练习气功,可以缓和神经肌肉,平衡自律神经系统,还可选

立春偶成

南宋/张栻律回岁晚冰霜少,春到人间草木知。便觉眼前生意满,东风吹水绿参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