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节气立秋如何养生?艾灸养生的方法

立秋表示的是进入秋天的季节,而在秋天是十分注重养生的,那么在立秋如何养生呢?立秋艾灸养生的方法是什么呢?立秋如何养生1、宜祛暑滋阴立秋之后,昼夜温差加大,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,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。医学专家认为,秋季燥气上升,易伤津液,因此,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,可适当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萝、乳品等柔润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另外,多吃豆类等食物,少吃油腻厚味之物。另外需要提醒的是,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、水果容易引发胃、肠道疾患。因此,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。2、调理脾胃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、利湿、健脾,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,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。脾虚的人常常食

二十四节气芒种艾灸应该灸哪些穴位

进入芒种,天气逐渐炎热,雨水陆续增多,湿度也日益增大。在潮湿闷热的天气里,人体容易受到湿热的侵袭,往往感到四肢困倦、精神不振。传统中医学认为,要想避免以上症状,可以尝试芒种艾灸。芒种艾灸应该灸哪些穴位。芒种是艾灸的好时节,此时艾灸可使气机宣畅、助阳祛寒、补心健脾、增强机体免疫力,让人安度盛夏,健康一季。芒种节气应灸风门穴、大椎穴、天枢穴、中脘穴、足三里和肺俞穴。风门穴风门穴位于背部,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(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)的中心,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(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)。此两处就是风门穴。风门穴主治伤风咳嗽,头痛发热,胸背彻痛,项强,痈疽发背等。大椎穴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

立夏艾灸养生可缓解十种病症

立夏的到来宣告夏天的开始,而在我国传统中医学看来,夏季是最适合使用艾灸疗法,践行“冬病夏治”理论的时候。立夏艾灸养生可缓解的十种病症。治哮喘伏天艾灸效果更好,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,直到三伏结束。穴位分别是夹脊穴(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)、大椎穴(第7颈椎下凹陷中)、陶道穴(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)。治失眠多梦百会穴(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)、四神聪穴(百会前、后、左、右各开1寸处)、印堂穴(两眉之间)、太阳穴(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上方)。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艾灸2次,每次10—20分钟。治腹泻 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,经常会出现腹泻,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健脾益胃、补中益气、保暖治寒。这几个穴位

清明艾灸怎么做?教你艾灸常用的三种灸法
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在天气回暖却冷热交替、雨水增多而湿气渐起的清明节气,通过艾灸来散寒祛湿是一种不错的调理方式。清明艾灸该怎么做,几种常见的灸法供你参考,但需要注意的是,在进行艾灸之前需要获得专业中医师的认可,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。清明时节艾灸,有助于散寒祛湿、通经活络、行气活血,达到防病保健的效果。通常情况下,清明艾灸常用的经脉是任督二脉,常选取督脉上的大椎穴、命门穴,通一身之阳气;任脉上常选用神阙穴、关元穴,补人体元气。选用下肢足三里,补养脾胃之气。“头面合谷收”常灸合谷穴,可祛风散寒,治疗头面部疾病,配合灸膈腧、血海穴,则可预防感冒、皮肤病。操作温和灸时,点燃艾条,正对着穴位,距离1

清明艾灸有什么好处?为什么清明节前后要做艾灸?

艾灸是我国传统中医学里的一种重要的调理乃至治疗的手段,中医学认为,一年四季的不同时令节气都可以通过正确科学的艾灸来调理身体,缓解一些慢性疾病或痼疾。清明艾灸有什么好处?为什么清明节前后要做艾灸?清明节前后寒暖频繁交替出现,多变的天气使人容易出现呼吸道系统疾病,如扁桃体炎、支气管炎、肺炎等。此时进行清明灸,既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疾病,也是养生保健的好方法。清明艾灸以升阳健脾为主,《黄帝内经》特别强调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意思是说“身体阳气足了,外邪不会侵扰,内病也不会生。”艾叶是温性的,属于纯阳植物,能够通经络,祛寒湿,能补人体阳气。而春季清明时节又正是自然界阳气逐渐上升之时,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,

春分艾灸哪些穴位好?大椎、肝俞、命门、脾俞、神阙、关元、中脘、膻中这么多穴位该如何选择?

我国传统中医有一种“节气灸”疗法,是在不同节气中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艾灸,以求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。春分艾灸哪些穴位好呢?中医的“天人相应”理论认为,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的变化,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,人体内在的阴阳也会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。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,也是年老体弱和久病之人加重病情、诱发宿疾或生新病的时期。如果在这个节点上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,对穴位进行熏灼、温熨,以激发经络之气,温壮元阳,调动机体潜能,能提高机体抗病和应变能力,用低廉普通的艾草就可灸出健康。“节气灸”以其简、便、验、廉的优势,为历代医家及百姓所喜闻乐见并沿用至今,在传统防病保健领域里占有特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