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寒时处二三九,天寒地冻北风吼。”一年一度的小寒节气即将到来,此后就是一年中最冷的隆冬时节了,怕冷的人们纷纷穿起秋衣秋裤,北方地区的供暖依然持续中,可以说是为了防寒保暖各出奇招了,那么在生活条件比较落后的古代,人们在小寒节气怎么御寒呢?


碳火取暖

原始社会,我们祖先就开始以火取暖。后来把火放到烧制的陶器里,可以随处挪动。秦汉时期,主要依靠“壁炉”和“火墙”取暖。火墙是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,包于墙内,与灶相通,用以取暖。东汉《西京赋》载:“朝堂承东,温调延北”,说到了“温室”。

《开元天宝遗事》则记述了唐代皇宫中取暖的场面:“西凉国进炭百条,各长尺余。其炭青色,坚硬如铁,名之曰瑞炭。烧于炉中,无焰而有光。每条可烧十日,其热气逼人而不可近也。”足见这种“瑞炭”的功效。


锦帽貂裘

古人在冬天里,御寒衣服是必不可少的。裘是有钱人的冬装,意即毛向外的皮衣,用以做裘的皮毛很多,如狐、犬、羊、鹿、貂、兔等,其中狐裘和貂裘最为珍贵,为达官贵人所穿,鹿裘、羊裘则品质略逊一筹,但也非普通百姓能享用的。这类服饰不仅外观华贵,保暖效果更是没得说。